【 養生雙週報】老人失智(下)
2017-05-12
老人失智症的認識與中醫藥保養(下)
怡文農業養生顧問:施睿宏中醫師
老人失智的傳統中醫分型治療,分虛實二大類,虛證又分為髓海不足、肝腎(精血)虧虛(損)、脾腎兩虛型;實證可分為心肝火盛、痰濁阻竅、與氣滯血瘀型。髓海不足型(症狀:頭搖肢顫,頭暈目眩,耳鳴,善忘,寤寐顛倒,重則神呆,啼笑反常,言語失序,舌質淡紅體胖大,苔薄白,脈多沉弦或弦細),可用補天大造丸以填補精髓,醒神增智。肝腎虧虛型(泛指精血陰液虧虛,以伴隨頭暈、眼花、耳鳴、兩肋隱痛、腰膝酸軟等爲常見症的證候),可用左歸丸、杞菊地黃丸以滋補肝腎,填精益智。脾腎兩虛型(常見症狀有記憶力障礙、焦慮、水腫、嘔吐、直腸滑脫不收、肛門有下墜感,兼見頭暈、耳鳴、神疲睏倦、動則氣促、腰膝酸軟無力、夜晚尿頻、大便溏瀉或乾結難排,多舌淡紅或淡白,脉沉弱的表現)可用還少丹以補腎健脾,生精益智。心脾兩虛型(臨床以多夢、乏力、泛噁、健忘、心悸、失眠、納差、腹脹、便溏甚至出血爲主要表現,常見舌質淡嫩,苔白,脈細弱) 可用歸脾湯以健脾養心,安神益智。心肝火盛型(臨床多見目赤、易怒、頭痛、脅痛、口苦、吐血、咯血、脉弦數等證)可用黃連解毒湯以清熱瀉火,鎮靜安神。痰濁阻竅型(多見噁嘔、痰涎、意識模糊、語言不清、甚至不省人事,舌苔白膩,脉滑。或精神抑鬱、神情淡漠、神志痴呆、哺哺自語、舉止失常、手足抽搐等)可用指迷湯以健脾化痰,開竅醒神。氣滯血瘀型(面色多晦暗或黧黑、胸脅脹悶或走竄疼痛、性情急躁或抑鬱或譫語或發狂、口唇爪甲青紫、肌膚甲錯或肌表有血絲狀或青筋外露,常見舌紫暗或有瘀斑,脉沉細澀或結代。)用通竅活血湯以活血化瘀,開竅醒腦。以上老人失智症之分型為臨床上所常見,所舉例之方劑亦為常見之傳統方劑。至於針灸也有助病情穩定,臨床常用穴道如:百會、四神聰、風池、率谷、神門、合谷、曲池、足三里、陽陵泉等。
現代科學走近中醫
至於現代科學中醫常使用之益智藥方,例如:天麻鉤藤飲,具有補肝益腎,有降壓、鎮靜及抗驚厥等作用。天王補心丹,具有養心安神,滋陰清熱,有鎮靜、催眠或安定效果,還能抗心肌缺氧和心肌梗塞。右歸丸,具有溫補腎陽,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,促進體液免疫。益氣聰明湯,具有補益中氣,聰耳明目,增加腦血流和血管暢通。血府逐瘀湯,具有活血祛瘀,行氣止痛,能調節免疫,促進血栓溶解,降低高血脂症。補陽還五湯,具有補氣、活血、通絡,增加腦血流量,有降壓作用等。臨床上許多中藥草已被證實可使腦組織中脂質過氧化物(LPO)生成量明顯下降,超氧歧化酶(SOD)活性增高,從而達到預防腦力退化的效果。例如:中藥中的何首烏、鹿茸、人參、山楂、黃精、酸棗仁、龍眼肉、桑椹等,都能抑制使人衰老的單氨氧化酶(MAO-B)的活性。人參、刺五加、五味子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抑制有很好的調節作用。黃耆、菟絲子、靈芝、天麻、胡桃仁、杜仲、山茱萸、石菖蒲、遠志、肉從蓉、銀杏、西洋參、丹參、薑黃素、枸杞、川續斷、鉤藤、黃連、鼠尾草、一條根、藤紫丹、千層塔、紅花石蒜、番紅花、吳茱萸等中藥,也都有健腦益智功效。以上介紹之中藥方劑、中草藥物等,為一般之功能上之簡介,一般民眾切勿自行至藥房採購服用,臨床上之使用務必請教合格中醫師開立處方。
預防失智症
《新英格蘭期刊》2012 年的報導指出,(老年)失智早在你確診的25 年前就發生,阿茲海默症被診斷的第一個癥狀出現的 25 年前,大腦及腦脊髓液就已經發生變化了。雖然早發型失智有一半和基因有關,你無法改變基因,卻可以改變生活習慣,例如提高心智活動(如拼布、數獨、填字遊戲、木工、編織,或是學習一個新語言)與體能活動(例如健走、慢跑、游泳、舞蹈、運動、瑜伽、冥想、太極拳,甚至按摩),抒解壓力睡好覺,以及體重管理也很重要,因為肥胖者會增加數倍失智的機率,健康且適度減肥能有效改善記憶力。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是很重要的,雖然老化是不可避免的,但是人們還是可以透過種種努力(包括食物、藥物與非藥物)以求減緩老化的步調,從而延緩或減輕老化所造成的失智症。